红色之源 爱国之心 通江之脉——行走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24-10-24
  • 点击数:

10月19日—20日,南宁学院广西“海江边山”区情特色通识课程群之“通江之脉——广西激发江的活力”课程主讲老师陈雄章教授带领数字经济学院2023级经济与金融3班46名同学和课程组老师,赴百色市、田东县、隆安县开展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路线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右江起点—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会师广场、二芽码头—隆安县雁江古镇。

课程组师生第一站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原名粤东会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陈雄章教授介绍道:这里曾是广东商人聚会和洽谈生意的场所,这座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交往密切的标志。1929年10月,邓小平到达百色后,把这里作为起义指挥部,百色起义筹备和红七军行动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形成的。同学们在这里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随后陈雄章教授对百色起义进行补充讲解,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着,陈雄章教授带着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剥隘河与澄碧河交汇处,两河交汇处就是右江,这里是广西自古以来的交通枢纽,现场讲述了百色市名的由来,从历史和地理的视角阐述了“珠江源头”、“壮族源头”、“国际通道源头”、“红色革命源头”的丰富内涵,这四个“源头”的总结归纳让师生们对百色有了新认识、新体验。

课程组师生第二站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和百色起义纪念碑。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课程组参观学习了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师生们领略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了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接着,课题组师生来到红军桥,陈雄章教授讲述了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史。走过红军桥来到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后方坐落《英魂千秋》雕塑,上面镌刻百色起义时期牺牲的3989位百色籍烈士名录。师生们全体肃穆,为革命先烈默哀、三鞠躬,环绕纪念碑瞻仰革命烈士,听取革命英雄事迹、学习革命精神。

课程组师生第三站来到了会师广场、二芽码头、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在会师广场陈雄章教授主要讲述了邓小平、张云逸等通过水路和陆路成功会师的历史故事,介绍了雷经天等人的感人事迹。在二芽码头的红军亭,陈雄章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江河的起源与上下流发展,分析了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地理。在经正书院陈雄章教授现场讲解道:当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发动和领导的“百色起义”宣告成功,建立红色政权,统管右江地区的苏维埃政府就设在这里,当时领导右江地区革命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等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经正书院成为领导右江地区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

课程组师生第四站来到了“中国那文化之乡”隆安县,隆安县雁江镇解放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隆安县远近闻名的商埠,素有“小南宁”、“小香港”之称。陈雄章教授指出有不少研究证据表明:广西隆安县的右江河谷地区有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稻作文化区,也就是壮语说的“那”文化区,被称为“中国那文化之乡”。调研组考察调研了隆安县雁江镇的古街道、古建筑和渡口经济社会情况,考察发现雁江镇的古镇改造失去了原有的古韵和历史文化气息,急需保护和传承。

通过这两天的实践,跟随陈雄章教授的步伐,聆听陈雄章教授的现场教学,同学们表示:行走的课堂,活灵活现、让人印象深刻!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广西区情历史与现实课,更是一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课。(教育学院供稿 文/周本双 图/蓝军斌)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粤东会馆合影

陈雄章教授在右江起点现场教学

陈雄章教授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讲革命历史

陈雄章教授在红军桥讲述革命人物

陈雄章教授在百色起义纪念碑讲述英烈事迹

师生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合影

同学在会师广场朗读毛泽东主席写给雷经天同志的信

同学们演绎重现会师场景

二芽码头讲述通江之脉

田间地头讲述那文化、稻作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