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创新赛道 风电破冰就业春——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就业育人创新实践
  • 发布时间:2025-03-14
  • 点击数:

当传统建筑行业遭遇转型阵痛,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以一场“破冰行动”给出解题答案——学院联合上海华砼绿筑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研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风力新能源领军企业,创新打造“风电混塔定向就业培训班”,通过“入学即入职、结业即就业”的精准化培养模式,历经三期培训,共招收学员176人,实现第一期、第二期34名学员全部精准就业(第三期第一批已就业28人)。近日,随着前两期培训学员站稳岗位,多家合作企业发来感谢信盛赞:“面对复杂的难题,他们(南院学子)凭借在学校扎实掌握的知识,可以在生产、项目一线独自面对解决问题,为项目推进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助力公司在质量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2F7F8

濮阳华砼绿筑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南宁学院发来感谢信


F42EC

F5414

第一、二期“新能源风电混塔定向分配就业培训班”结业典礼


瞄准风口:“双千”计划落地,把课堂搬进新能源风电塔筒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风电混塔(混凝土塔筒)因承载力强、成本低的优势,成为低风速地区风电开发的核心技术,但相关人才缺口高达数万人。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沈建增、学院党委副书记严子翔、土木工程教研室秦康教授带队深入9家风电企业调研后发现:“传统土木课程与混塔设计、装配式施工等新技术存在代际差异,必须重构人才培养链路。”

学院快速成立校企合作教研组,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模块,积极响应教育部“双千”计划,开设“风力发电混塔技术”微专业:从《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到《混凝土风电塔筒设计》《混凝土风电塔筒制造》《混凝土风电塔筒安装》,再到《混凝土风电塔筒实践》,“微专业”精准匹配行业需求设6门课程,总计12学分。同时,学院专设“校企联合育人基地”,引进新能源风电行业企业在学校设立办事点,提供企业导师到校指导课程。


DAAC9

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走访上海电气研砼(木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实战淬炼:“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带着“项目经验”上岗

培训班采用“选拔-培养-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343”的风电人才成长链条:30%风电项目理论学习、40%企业案例仿真实操、30%风电场顶岗实习。

通过“微专业”课程培训,学院结合虚拟仿真及工程案例,让培训班学生参与混凝土风力发电塔筒的设计、制造、安装管理实操,实践参与混凝土风力发电塔筒从生产到安装的全过程,培养和巩固学生的管理能力,能够胜任混凝土风力发电塔筒产业链相关企业各岗位工作。结业前,全员进入上海华砼绿筑新能源有限公司广西风电项目实习,参与混塔垂直度校准、组装膜片检测等各项工作。最后,企业现场面试,通过考核者直接签订就业协议。完成由“选拔-培养-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师现场打分,通过考核直接签协议,这种‘真刀真枪’的考验让我们底气更足。”已签约学员陶扬说。


1FBC2

上海华砼绿筑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会上第一期学员合影


产教深融:从“人才订单”到“技术共生”

校企合作不止于人才输送。学院与上海华砼绿筑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基地”于今年2月20日成功落地,未来,将持续深化合作,搭建校企合作科研平台,致力于解决行业难题,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同时,学院教师团队也将从“再生混凝土在风电塔筒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项目研究,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院的教学水平,更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要把‘风电混塔定向就业培训班’打造成学院就业育人与产教融合的样板间。”严子翔副书记说到,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双千计划”,开设的“风力发电混塔技术”微专业,覆盖风能、电力等新能源建筑领域,并计划与行业共建就业监测平台,动态调整培养方案,让教育端始终紧扣产业链。


DE50E

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与上海华砼绿筑新能源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揭牌仪式


当新能源重构建筑产业版图,南宁学院以“把耳朵贴在产业地面”的躬身姿态,面向行业发展,开设“应用技能型”微专业,将教育变革写入风电塔筒的混凝土肌理。校企“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打破“闭门育人”困局的决心,是以“三全育人”理念铸牢全员“就业育人”意识的体现。这场始于人才破冰的产教融合实践,正演化成驱动行业升级的技术引擎,为寒冬中的建筑就业市场开辟出向阳而生的新赛道。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供稿 文/岑晓婧 图/周博信 一审一校:岑晓婧 二审二校:韦国霖 三审三校:严子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