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应用型高校商科类专业社会实践开展中,存在学生主体重视程度不足、立德树人与育人的功能发挥不充分、过程性环节关注度不高、科学机制有待完善、课程评价单一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实践课程在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四导”工作法在构建商科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对此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项目自2023年1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充分利用“四导”工作法(思想引导、行为倡导、专业指导、个性辅导),通过明确各阶段课程目标与任务,与专业认知、课外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任务进行互联互通。这种创新性的实践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通过本次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许多学生表示,通过社会实践,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组还注重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和交流等活动,提升了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目前,已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专兼职社会实践指导队伍,为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项目组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具有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地方城市发展服务特点的社会实践校内外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项目组将全面铺开“四导”工作法在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中的应用,并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机制。同时,项目组还将积极寻求与更多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拓展实践基地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学生工作处供稿图、文/熊斯斯、田爽 一审一校:熊斯斯 二审二校:田爽 三审三校:王静静)

组织开展生活劳育实践课

组织学生在香兰纸业生产车间考察

组织学生在南海铝业开展企业实践

在南宁市邕宁区顶蛳山田园风光区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