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学子三下乡|助残心切意绵绵,教育花开映笑颜
  • 发布时间:2024-07-17
  • 点击数:

办好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7月5日——7月15日,南宁学院商学院“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赴广西星启儿童发展中心、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广西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南宁市护苗教育中心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合照


7月5日,“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分别在广西星启儿童发展中心、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及南宁市护苗教育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回声”实践团先赴广西星启儿童发展中心,在星启陈玉华校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单训间、感统室和评估室,并参加了主题座谈会。会上,陈校长和雷校长对目前国家的帮扶政策,师资紧缺、社区民众相关科普程度低、部分类型的特殊儿童错过早期干涉而预后不良等行业痛点进行了分享,对“回声”这类公益助残的大学生志愿团队表示欢迎及肯定,强调了特殊教资实践与经验累积的重要性。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也对残障儿童康复的不易,残障家庭长期维持干预的不易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随后,“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来到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并在残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图书馆、绘画室、活动中心以及残疾人就业创业实训点等,在这里,团队成员有幸采访到了南宁市残联的覃杨副理事长,他向团队成员们分享了国家关于帮扶残疾人的最新政策,并对“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团队成员们能够将这份关爱和支持传播得更远、更广。此外,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实训点——豌豆织物,了解残疾人融入社会、谋求工作中的不易。

“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合照


团队成员采访南宁市残联的覃杨副理事长


前期的实地调研点燃了服务团的成员们对此次三下乡助教活动的热情,7月6日—15日,实践团分批赴广西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和南宁市护苗教育中心深入开展志愿助教活动。广西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的分队成员们主要工作是对教具进行整理归纳及跟班助教。在跟班助教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分别进入太阳班、火箭班、星辰班等特色班级担任助教,辅助班主任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多样化课程,如拼音课、生活语文课、写字课和认图识字课等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着重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南宁市护苗教育中心,团队成员分别进入少年班、先备班、幼幼班和幼小班,从跟班学习到进行辅助教学再到尝试自主组织引导课堂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主要协助特殊儿童完成老师发布的课堂学习任务、引导特殊儿童理解老师的指令,并自主开展了绘画、社交游戏课、汉字等课程教学,给孩子们带去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每天,孩子们用纯真的笑容、用稚嫩而响亮的“老师好”话语迎接着实践团成员的到来,他们的笑脸如同夏日里最灿烂的阳光,瞬间温暖了每一位队员的心房。

团队成员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引导


图5团队成员在广西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合影


团队成员在南宁市护苗教育中心合影


助教活动的尾声总是在温馨的氛围中悄然到来,“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三下乡志愿助教实践活动也在孩子们不舍的告别中落下了帷幕,但“回声”的实践活动仍在继续,接下来,团队成员会继续围绕“普及知识,传递关爱”主题,结合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宣传,呼吁社会关注与支持特殊儿童教育,共创包容与理解的美好环境。

“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三下乡志愿助教活动总结会


残障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如教育资源与融合挑战、社会融入与歧视问题、家庭支持与经济压力、政策执行与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心理健康与康复挑战。在本次三下乡志愿助教活动中,“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成员们的关爱和支持,不仅为特殊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特殊儿童的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光明,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无疑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展望未来,“回声”残障儿童关爱服务团将继续秉承“爱无障碍 因有回声”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特殊教育政策,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同时,团队成员们一致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各类助残活动,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殊儿童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和价值。(南宁学院商学院供稿 文/黄兴检 林月梅 刘欣蕾 图/黄莹菲、甘媛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