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不孤湖泛起粼粼波光,南宁学院校园在晨曦中慢慢苏醒。在学校的食堂里和美食街上,二十余名身着笔挺白大褂的食堂食品安全检测学生团队成员正在专注忙碌。他们手持银色检测仪,在晨光中形成一道流动的剪影,如同精密运转的机械部件,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在宽敞明亮的检测中心,“食安卫士”们正进行着水果捞的全链条检测。操作台上,新鲜的草莓、芒果等水果整齐排列,溯源二维码在电子屏上闪烁跳动。学生们用移液枪精确取样,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身着白大褂的身影在实验室间穿梭,透明防护面罩下是专注的眼神。
这一场景,正是南宁学院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李栋学校长的亲自指导下,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联合学校后勤基建处、学工处,建设了“南宁学院食堂食品检测中心”,组建了学生食品检测团队,守护师生饮食质量与安全。
作为广西民办高校唯一的自治区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以独具特色的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践行学校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不断探索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政策驱动:构建“全链条”食安监测体系。为贯彻落实2025年国务院食安办联合五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南宁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依托食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构建了覆盖“从源头食材到餐桌成品”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测体系。2025年3月5日,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标志着这一体系的全面落地实施。
该检测中心构建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严格把控食材源头,重点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及非法添加物,对高风险品类(如肉类、水产)实行每周必检制度;强化加工过程监管,对餐具、操作器械、操作台清洁度进行动态抽检;延伸健康服务功能,开展食堂饭菜油盐摄入监测,为师生提供科学膳食指导。
同时,学院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践,使检测中心成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心每年可提供300个实习岗位。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食材检测、加工监督、卫生巡查等全流程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强化了劳动意识和责任担当,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更探索出"食品安全+劳动教育"的特色育人模式,为高校食品安全治理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经验。
“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与食品安全政策强调的“双食品安全总监、双食品安全员”制度高度契合。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原南宁威宁市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学生餐营养研究中心”,针对南宁市中小学生餐开展精准营养配餐、食品原料营养功能评价等研究;与南宁威链云产业园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建“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在专业建设、学生实习、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立项广西地方标准“预制菜生产加工操作规范”;与南宁威宁酒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糕点研发、烘焙产品包装标签设计、定制《农产品原料快速检验方案》,合作立项3个团体标准;与南宁威耀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申报南宁市科技局重大科技专项《学生餐食材集采集配全过程安全营养控制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学生实习就业、实验室认证等合作;与南宁威宁集团共建“食品集采集配安全溯源研究平台”,在威耀公司五象配送基地设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深度参与南宁市2000余所学校食材供应链的实习实践。通过“实验室+配送中心+检测机构”三维实训体系,学生不仅掌握GB14934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构建校园食安防护网储备了新生力量。同时,学院教师团队到南宁百货大楼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培训;为南宁银河大酒店员工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专题培训;与南宁威宁市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链”上企校·食安威宁“知·食”营养健康讲堂主题活动。
标准引领: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面对国家标准化战略需求,学院与南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合作,依托南宁市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创新性开设广西首个标准化工程微专业,该微专业设置《标准化理论与应用》《现代质量工程》等6 门核心课程,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标准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来自南宁学院质量管理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财务管理等10个专业共75名学生报名学习。学院还依托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积极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桂工作研究,联合立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治理机制研究》,承办区内外质监行业质量培训280多期,举办“高质量大讲堂”系列活动5期,服务南宁市高质量发展。与南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南宁市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质量安全人才培养研究,出版《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概论》《企业质量管理实务》《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专著13本,共同培养标准化学科专业人才、标准化职业技能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同时合作开展“标准化进校园”活动,宣传标准化理念,普及标准化知识,展示标准化成果。2024年9月,学院联合广西标准化协会、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编写老友粉团体标准13项。
“专业+标准化”的培养模式,正是学院落实国务院通知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学生团队运用标准化理念优化食堂管理流程,建立校园食品安全评价体系,推动学校食堂通过HACCP体系认证。近三年,学生编写团体标准3项;参与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1项);发表论文30篇(核心期刊12篇);获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奖9项,获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奖6项;获创新创业类竞赛奖12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01项。2023 届毕业生就业率达 90.37%,其中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 人进入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2024届毕业生222人,就业人数204人,全院初次就业率为91.89%;2025届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27人,初试上线12人;彰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化防控网络。在科研创新领域,学院围绕广西特色产业持续发力:攻克沃柑保鲜技术难题,帮助企业降低损耗率20%;承担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广西沃柑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起涵盖加工副产物利用的标准化体系;2024年成功获批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推进热带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研发。此外,学院主导的《南宁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项目,为广西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3-2024 年,学院科研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横向项目进账经费突破400多万元,发表 SCI/EI 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措施,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建成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尤为瞩目的是,为百威啤酒有限公司解决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客户投诉20多起,间接提升2%产品销量,与南宁威宁酒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糕点研发、包装设计,快速检验等合作,为企业节省成本8万元。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反哺教学,形成“问题从产业中来,方案到产业中去”的良性循环。
未来,南宁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将紧跟南宁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着眼AI技术赋能,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发的智能检测系统,力争通过AI识别系统,依靠食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学生团队对全校食堂实施实时监控,筑起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稳定。相信这种“人防+技防”模式为智慧校园建设和校园食品安全监控提供“南宁学院方案”,为校园食品安全智慧化防控网络的建设贡献“南宁学院力量”,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校园餐桌到百姓厨房,南宁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始终以“让安全可感知,让质量可触摸”为使命。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的深入实施和“明厨亮灶”系统的全面升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这个培养食安、质量人才的摇篮,正以标准化为引领、智慧化为支撑,为壮美广西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生力军,在守护舌尖安全的征程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育人华章。(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供稿 文/潘炳捷 一审一校:潘炳捷 二审二校:韦云伊 三审三校:庞湘萍)

标准化人才培养合作签约仪式

共建新专业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

学生餐营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食品产业链实践教学中心

食品分析实训

食品研发与创新实训

食堂食品安全检测学生团队正在收集样品

学生到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参与实践教学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

质量工程综合实训